西柏坡精神

弘扬西柏坡精神  走好新的“赶考”路

一、西柏坡精神的形成

 1948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近代中国经历百年漫漫长夜,在这里终于破晓,走向黎明。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创立了彪炳史册的历史为也,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新中国的巨轮从这里起航,共产党人全面执掌国家政权的“赶考”之旅在这里启程。西柏坡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积累了宝贵的西柏坡经验,更培育了惠泽后世的西柏坡精神。

图片23.jpg

 1945619日,党的七届一中全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5人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史称“五大书记”。图为西柏坡纪念馆前五大书记铜铸像。

图片25.jpg

油画《运筹帷幄》,生动再现开国领袖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的场景。

图片26.jpg

 19493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所作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都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图为七届二中全会会场。

图片27.jpg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的情景

图片28.jpg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

图片29.jpg

为了保持谦虚谨慎,防止对个人歌功颂德,根据毛泽东提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六条重要规定。

图片30.jpg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总结的一部分。

图片31.jpg

 2013711日至12日,习近平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习近平在平山县西柏坡九月会议旧址同县乡干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

二、西柏坡精神的内涵

 西柏坡精神主要是指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西柏坡时期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实践、革命智慧和历史经验的结晶。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西柏坡时期,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经转入全国反攻,是否敢于不失时机地发起战略决战,将革命进行到底,是党在西柏坡时期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中共中央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不失时机地组织了伟大的战略决战,歼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针对1949年蒋介石的《元旦文告》,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这是一种在历史关头抓住机遇,顶住压力、挑战,争取最大胜利的革命进取精神。

 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发动农民群众参加伟大的解放战争,为战争的胜利提供巨大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党内的团结统一,克服存在党内的某些无纪律无政府状态,为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并顺利实现两个“转变”提供组织保证。为此,党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战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党中央把加强纪律性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来抓,将一切可能和必要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达到全党和全军在政策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并且要求将加强纪律性和发展民主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

 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西柏坡时,中国革命即将全面胜利,执政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共产党人会不会变成李自成?能不能经受住胜利与执政的考验?在历史关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敲响了警钟,他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离开西柏坡前夕和进驻北平途中,毛泽东多次强调:我们是“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所有这些,蕴含了对共产党人理想、宗旨、奋斗目标和作风风范等极为丰富的时代要求,为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防止腐化变质,永葆革命者本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

 2013711日,习近平来到平山县西柏坡参观。他对当地干部群众说:“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西柏坡精神是实现新的历史转折的强大思想武器。时代虽然不同,但是西柏坡精神并没有过时,它仍然是我们党实现新的历史转折,完成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经受执政考验和国际斗争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西柏坡精神是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精神柱石。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厦只能靠全国人民一砖一瓦建成,只能依靠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埋头苦干、不畏艰险、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来实现。如果我们贪图安逸享乐,懒于探索创造,现代化之能事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将永远是中华民族不断进取、攀登人类文明高峰的精神柱石。

友情链接:

 

服务入口